设置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页面调色版 】 发布时间:2013-12-15
春去秋来数十载,一路绿色一路歌。屈指算来,蔡甸林业已走过六十年的辉煌历程。从荒山秃岭到青山碧岭,从村队林场到国有森林公园,从点缀阳台的小花小草到万亩彩色苗木,今天的蔡甸平川织绵,山峦拥翠,一道道美景犹如一首首绿色的赞歌,献给祖国六十华诞。
60年来,全区有林面积达2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5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产业体系,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无法估算的生态效应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使蔡甸区这片热土成为八方宾朋向往的绿色宝地。
踏着前人脚步,继往开来
蔡甸林业发展的道路,始终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从曲折走向平坦。她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打基础,经历了七十年代的变故、八十年代的复苏、九十年代的发展和新世纪的跨越。每个阶段都洒满了林业人辛勤的汗水,刻下了他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足迹。
全民动员,要让山岭换绿装。解放初期,原汉阳县有大小山头210多座,面积90000余亩,基本是荒山秃岭,山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1950年,县人民政府在索河嵩阳寺建立了第一个苗圃场,随后嵩阳林场、九真林场、县林科所等几个国有林场相继成立,紧随全县159个社、队办林场诞生,为全县的林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1962年、1963年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林业问题的十项规定》和《关于发展林业生产绿化荒山的八项决定》,当时全县划分四个重点绿化片,采取层层办点、以点带面的措施,出现了万人上山、安营扎寨、红旗招展、气势壮观的造林场面。到六十年代末,全县的荒山已基本绿化。
有法可依,森林资源得保护。198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开始实施,从此林业有了第一部大法,她为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植树造林、森林采伐等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按照《森林法》赋予的职能,我局履行林木采伐、林地审核、林木经营加工、木材运输、林木种子生产经营等十五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每年查处林业行政案件百余起,有力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秩序。
义务植树,千村万户绿成荫。自1981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28年来,在历届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等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各地义务植树运动和造林绿化的蓬勃发展,全社会绿化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区有44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累计植树160多万株。
乘改革开放的东风,迈步向前
蔡甸林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始终坚持生态与产业、管理与开发、改革与发展"三个并重"的原则,创造性的开展林业工作,林业面积从9万余亩增加到27.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6.1%增加到21.55%。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首先是完成了环城森林林带工程建设。环城森林带工程涉及到蔡甸、大集、军山三个街,全长27000米,面积5400亩,它的建成,为建设武汉外环生态保护圈和武汉西大门的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是生态公益林项目的启动,使生态脆弱地区的林地得到有效保护,全区共启动6.7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封育保护,禁止商品性采伐,并每年每亩按5元进行资金补偿。再就是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效益生态双赢的民心工程,让林农直接受益,让林地重披绿装。同时,通过对沉湖地区1.75万亩湿地的修复,有效地保护了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三来"(湖里游来、天上飞来、地里长出来)的自然美景再不是奢望。目前,全区正在实施既有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家园行动村湾绿化和兴林抑螺等工程。这些较大的生态工程项目实施,为我区生态环境保护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林业产业健康发展。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近几年来,全区苗木花卉发展迅猛,苗木花卉面积从上世纪末的8000多亩发展到目前的3.5万亩,品种从原来单一少量到现在的品种齐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苗木花卉品种达360种以上。同时在苗木花卉生产中还涌现了以全国劳模丁建平为首的领军人物。精品水果基地雏形初现。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元化农村经济也被农民接受。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以优质的翠冠梨和油桃为主要的高效经济林,基地规模已达到8000亩。本世纪初建园的翠冠梨已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建设发展较快。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在我区林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工业原料林面积已达到8万余亩,基本占我区森林面积的40%,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永安街林业专业户黄平安的林木价值已达到200多万元。以"九真大好河山"为代表的森林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基本形成了九真、嵩阳森林公园、野战国防园龙霓山度假营、马鞍山森林知音度假区、凤翔岛度假村等森林旅游板块。
资源管理不断加强。紧扣森林资源管理主题,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开展森林资源管理综合整治、林地清查、专项严打等,使森林资源管理秩序进一步加强。规范了林地征占用和林木采伐程序,不突破林地征占用指标和采伐限额指标。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明显,专项严打成果显著。近三年来,查处各类行政案件128起,治安案件1起,刑事案件6起,处罚违法人员131人,行政罚款51万元。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彰显。自2003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坡荒滩造林9.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2万亩,惠及9个街镇场、113个村、9100户农户,实现了三大效益:其一是生态效益,在保护农业稳产高产及保护生物物种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起到积极作用;其二是经济效益初显。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控制比例的原则营造了一批经济林,现已大部进入收益期,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其三是社会效益深远。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家园建设强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局在家园建设中担负村湾绿化的重责,几年来,我们共完成了155个村湾的绿化,提供树苗117.2万株,折算林业面积11720亩。通过家园建设项目的实施,村级经济得到加强,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得到优化。
体制改革增强活力。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央、省、市、区对林改的部署安排,我区2007年在永安、索河办试点,2008年全面推开,全区117个村3.4万亩集体林业面积按照"确权不确地、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模式确权到户,森林资源产生利益后可惠及到24100户农户。充分保障农民对林地的使用权和森林的所有权、使用权,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起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林改目的。二是国有林场改革,我区林场改革工作启动早,整合林场资源,实行大场带小场,原8个国有林场现保留嵩阳、洪北、九真三个林场,积极主动地进行改制,将改制后的所有职工全部纳入统筹医保范畴,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通过林场改制,维持了稳定,加快了国有林场二次创业步伐。
高举科学发展观的大旗,再创辉煌
俱往矣,雄关漫道真如铁;看今朝,强局富民从头越。成绩属于过去,追求永无止境。在新世纪新征程中,蔡甸林业发展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蔡甸奋斗目标,进一步完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加强林业基础地位,丰富林业内涵。着力抓好精品水果、苗木花卉和速生杨基地,实施沉湖湿地保护、采石迹地山体复绿、农田林网生态工程。全面构建"林业三大体系",提升"林业三大功能",发挥"林业三大效益",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5%。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项目增林。依托项目支撑,抓好退耕还林、农田林网、绿色家园、苗木花卉、精品水果、兴林抑螺、低产林改造、迹地复绿等林业重点工程,发展产业基地,做好以农家乐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努力搞好村湾的小森林、小果林建设。巩固发展农田林网48万亩,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5%以上;营造速生杨7万亩,发展到15万亩;新建花木苗圃2.5万亩,发展到6万亩;精品水果高效经济林新建园2.5万亩,发展到5万亩;生态修复5000亩采石迹地;科学实施沉湖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开发湿地旅游资源,造福湖区人民。
科技兴林。进一步健全和发挥区、街、村示范基地林业科技推广网络的作用,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各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动手技能。努力提高新技术、新品种和生物防治在林业上的应用率和普及率。坚持工程项目招标、监理制,提高成活率,确保工程造林实效。
依法治林。全面提高森林公安、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规范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林地流转等行政许可程序;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森林、滥征乱占林地、滥捕乱猎野生动物、滥垦乱用湿地的违法行为,努力保护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
我们坚信,蔡甸林业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有中共蔡甸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通过林业人锲而不舍的抓住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一定能再创林业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