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林业和旅游局  > 生态建设

古郡新城春风里 ——区委书记刘子清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7-07-20


    北依汉水,南依长江,蔡甸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她的历史宛如水脉绵长。  
    上个世纪末在纱帽山发现的"汉阳人"头盖骨化石告诉我们,约1万至5万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春秋时期两位伟大音乐家演绎的一段旷世音乐故事告诉我们,早在2000多年前凤凰图腾的楚文化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公元597年,隋朝在沔州下置汉津县,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江边听涛壁立的临嶂古城遗址告诉我们,这片土地上"城的历史"有1700年。
    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帝师熊伯龙,作为康熙皇帝启蒙老师,他是17世纪最著名的无神论者;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的保尔"吴运铎,他"把一切献给党",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最高境界。经千年,数风流人物,如浩瀚星辰,点亮我们这座城记忆的星空。来到这座城,走进她的记忆,我一步步熟悉这座城的历史和传承,在这湿漉漉的江南雨季,犹如走进丁香的雨巷,我闻到雨丝的芬芳。  
    人生总能碰上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小的时候,裹着大西北的寒风,挑灯夜读冯梦龙的小说,我了解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妙故事。上高中时,一本书名《把一切献给党》的自传体小说,用信仰的光辉,燃烧了我整个青春岁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走过我的家乡永昌,让我知道有一位伟大的战士叫陈昌浩,他的家乡就在汉阳县,也就是今天的蔡甸区。2015年,组织安排我到蔡甸工作,知音文化故乡的一山一水、运铎故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的熟悉,都是那么的亲切。踏上这片土地,有一种游子归乡的感觉,这与其说是这片土地赐予我的幸运,不如说是我和这片土地的缘分。   
    蔡甸地处江北,处处散发着江南的风韵。对于一个西北人来说,这里春雨滋润,插一根棍棍都能长出片片绿叶来;这里春风浩荡,放眼都是无边无垠的葱绿;这里春意盎然,到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她,我常提醒自己要珍惜在这里工作的时间,倾注全部的所有,把她建设好,让这片土地更加富有,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更加幸福。
    2014年3月26日,中法签署《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的意向书》,让蔡甸走向了国际舞台,也为蔡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当前,蔡甸人民正在努力"打造中法国际合作创新区、全国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湖北对外开放新高地和武汉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实现一城绿色崛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蔡甸这块长江汉水之间的历史文化厚土,正奇迹般演变为武汉市的生态"绿肺",成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新"名片"。
    每个梦想的追求、实现都是人生故事,蔡甸的每天不一样都是武汉故事的一个篇章。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人们就讲述发生在蔡甸这块土地上的故事。这一讲述从未停止过,因为蔡甸人民建设这片土地的激情和意志从未懈怠过。我相信,在推进中法生态新城的绿色崛起、建设宜居宜游新蔡甸的壮丽进程中,会有更多讲述蔡甸的作品,为"讲好武汉故事,树立武汉形象,传播武汉声音"做出蔡甸的新贡献。或许有一天,城市历史记录者会再编辑出版一本蔡甸新图志,我会因为我曾经是她的一分子而感到骄傲,也会因为我曾经是她的一名开拓者而感到光荣。  
    在蔡甸的每个日子,我都感觉如沐浴在春风里,这里有家的温馨,这里有家人般的关怀,更有沉甸甸的责任。来是家乡,建设家乡是一份责任;去为故土,眷恋故土是一种情怀。走遍了南北西东,所到之处皆为家乡,情到深处皆为故土,因为我深深地爱恋着这片土地。

信息来源:蔡甸区林业和旅游局管理员 | 责任编辑:蔡甸区林业和旅游局管理员